1 概述
在跨超聲波風洞運行過程中,隨著氣源壓力的降低,通過控制壓力調節(jié)閥的開度,確保穩(wěn)定段內氣流壓力穩(wěn)定在一定的運行壓力值,以保持風洞的正常運行。壓力調節(jié)閥的性能直接關系到試驗段的運行壓力、馬赫數(shù)控精度和流場質量。實踐證明,環(huán)形間隙套筒壓力調節(jié)閥具有良好的調節(jié)特性,廣泛應用于國內外跨超聲波速度風洞。但由于工作環(huán)境惡劣,副密封經(jīng)常出現(xiàn)故障,嚴重影響閥門的正常運行,給風洞設備和參與者帶來安全風險。因此,探索和改進副密封的結構形式是提高閥門可靠性的關鍵。
圖1
2 環(huán)形縫隙套筒式調壓閥結構
常見的環(huán)形間隙套筒壓力調節(jié)閥結構如圖1所示。當閥門關閉時,套筒兩端有兩個密封件,分別稱為主密封件和副密封件。副密封采用7形密封圈,壓板固定在內缸上,主密封采用凸形密封圈,壓板固定在套筒上。閥門前后壓差為0.1~2.0MPa與此同時,當閥門關閉時,套筒在氣缸的推動下同時壓緊主、副密封圈,從而起到密封作用。閥門開度小時,主、副密封流速快,對密封圈影響大。閥門開度增加后,氣流主要通過套筒前緣流出。
3 副密封失效分析
環(huán)形縫隙套筒式調壓閥副密封最常見的故障形式是密封圈斷裂脫落,導致閥門漏氣,關閉不到位或套筒撞擊導向套筒。當套筒關閉時,副密封圈兩側被擠壓并處于穩(wěn)定狀態(tài)。當套筒打開時,由于環(huán)帶與套筒的附著力不夠緊密,副密封不再起密封作用。同時,氣流也通過環(huán)帶從副密封圈周圍流動。套筒開度小,閥門前后壓差大副密封圈周圍的氣流速度非常快,對密封圈的影響很大。密封圈左側只有一半得到支撐。在套筒的摩擦和右側強氣流的沖擊下,副密封圈的下緣逐漸出現(xiàn)裂紋,最終完全斷裂,進入套筒與內筒體之間的空腔。在套筒的連續(xù)往復運動中,斷裂的密封圈被摩擦成棒狀,最后從套筒與內筒之間的間的間隙中吹出。當閥門關閉時,一些未吹出的碎片卡在壓板前,導致套筒與所有密封圈之間的沖擊力逐漸減弱,如圖2所示。當主密封圈斷裂時,主密封圈將繼續(xù)向金屬表面的沖擊。
圖2 副密封圈斷裂及吹出過程
副密封圈與主密封圈材料一致,沖擊基本相同,但結構形式和固定方法差異較大。主密封圈如圖1所示P所示為凸形。無論套筒是關閉還是打開,密封圈的大部分都被緊緊地壓在槽里,只露出一小部分。該結構不會在氣流的沖擊下斷裂或吹出。與主密封圈相比,副密封圈的結構和壓縮方法不利于抵抗氣流的沖擊。因此,解決這一問題主要是基于不改變套筒結構,從副密封圈結構和壓縮方法兩個方面考慮。
4 改進副密封圈的方案
4.1 方案①
如圖3所示。改變了副密封圈的外部形狀,增加了副密封圈的內部⌈;形狀金屬彈性鋼架,增強氣流沖擊下副密封圈抗斷裂撕裂的能力,延伸副密封圈壓板下緣,壓板前端加工長16mm,厚1mm突出部分,保護副密封圈半包圍,避免下緣氣流沖擊。由于在副密封圈中增加彈性鋼框架后,副密封圈的周長方向不再有彈性,安裝副密封圈時必須從套筒前的主密封面位置插入。主密封圈的直徑大于副密封圈的內徑。如果將副密封圈制成整個圓圈,則無法安裝,因為它不能拉伸。為此,該方案將副密封圈分為三段,以便于安裝。
圖3
該方案的優(yōu)點是密封圈具有較強的抗彎性和抗撕裂性,密封圈的下邊緣不再受到套筒摩擦和氣流的影響。缺點是由于密封圈分段,段間接頭密封難以處理,存在泄漏風險。此外,密封圈壓板下邊緣的延伸部分太薄,難以保證,安裝時容易卷曲。一旦與套筒摩擦,就會導致撕裂。如果與套筒咬合,則存在套筒堵塞的隱患。
4.2 方案②
如圖4所示。根據(jù)主密封圈的形狀和壓縮方法,將副密封圈改為J形狀,內部不增加加強填充材料,也不再分段。壓板由四個部分的內襯圈和壓板組成,兩個部分以兩面扣的形式將副密封圈緊緊地卡在槽中。在壓板和內缸之間增加密封墊片,以確保氣流不會通過兩者之間。
該方案的優(yōu)點是大大提高了副密封圈的應力模式。無論套筒是開還是關,密封圈都始終處于合理的包裝狀態(tài)。為方便安裝,內襯圈與壓板之間的徑向兩側設有定位止口。安裝時,內襯圈壓入壓板槽,確保內襯圈與壓板之間的徑向不能移動。內襯圈與壓板之間形成的空腔為密封圈的固定槽。密封圈與套筒的貼面設計為平面。套筒關閉后,套筒上的柱面與密封圈的平面相連。即使密封圈徑向偏移,兩者之間的貼面仍然可以保證。
圖4
風洞試驗結果證明,方案º可操作性好,密封性能可靠,能有效提高密封圈的使用壽命。
5 結語
跨超聲風洞環(huán)形縫隙套筒式調壓閥⌈;由于支撐不良,形副密封圈容易撕裂,閥門的副密封圈不宜使用,J由于支撐結構好,耐氣流沖擊,形副密封圈適用于環(huán)形縫隙套筒式調壓閥的副密封圈。
參考文獻
[1]劉政崇.風洞結構設計1M2.北京:2005年中國宇航出版社.
咨詢需求
